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開放美中農產品進口?馬政府騙一步算一步?


轉載:自由時報

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上週來到台灣,外交部和AIT於二月一日同時宣布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將在三月底重啟協商。這個以開放瘦肉精美牛進口為代價換來的經貿談判,對於台灣而言,非但不是馬政府所片面虛構的「好消息」,反而是新一輪挑戰的開始。可預見的未來,台灣要不要開放美豬、美稻進口,遲早要一一端上檯面。再加上有關是否擴大開放中國八三○項農產品進口的高度疑慮,台灣農業在貿易自由化的浪潮下究竟做好了哪些準備?馬總統與新內閣必須先把這些內部準備工作的執行績效講清楚,否則有什麼資格談門戶開放?
稱之為自由化浪潮,事實上,在台灣有個獨特現象,其他上軌道國家的政府是嚴陣以待,唯獨馬政府不僅態度輕慢、當口號來唱,甚至面對人民即將受到衝擊,屢屢不自覺地推波助瀾,形成人造海浪,民怨痛苦因此益深。例如台美貿易關係,馬英九說不開放瘦肉精美牛就沒有TIFA,更沒有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TPP),立法院在國民黨席次優勢下於去年七月二十五日召開臨時會三讀通過了美牛案,馬政府並公開保證「牛豬分離」,結果拖過新曆年,還要拖過舊曆年,直到下個月底兩國才要重新上桌,而我官員尚未動身,薄瑞光又前來說:美國從未表示美豬「永遠不會是議題」,只要想想台灣還有哪些市場沒有完全開放,那些就是美國希望台灣開放的部份。TIFA作為一個平台,美國的目標與策略一直非常清楚,但是馬政府呢?是不是有點在搞自愚與愚民政策,騙一步就算一步?
即將開始的挑戰只會愈來愈棘手,台灣的肉品市場,豬肉可不比牛肉,在國人飲食習慣上,豬肉是最主要的膳食大宗,豬農戶遠比肉牛戶龐大,本土豬肉自給率更高達九成以上,豬肉嚴禁瘦肉精多年來查察嚴格,倘若對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開放,不只是政府詐騙的問題,也不只是豬農生存問題,全國消費者無不首當其衝;這些種種的後遺症還只是一例,以馬政府不做全局擘劃,未行產業調整,毫無談判縱深,欠缺交換手段,更不誠意與國人共商對話的決策模式,會在任何項目的經貿開放過程中發生;換言之,這種沒有完善配套、缺乏詳細步驟的開放,在美牛模式之後,是否繼續複製美豬模式、美稻模式,從而一瀉千里,才是大家最憂心的。
對美如此,面對武嚇的中國,馬政府更加不堪,檢視自二○○八年之後的談判成效,老實話真是沒幾句,ECFA協商時,信誓旦旦說任內絕不開放八三○項中國農產品進口,但是未來ECFA的後續談判,由於中國要求台灣應該給予WTO成員間的最惠國待遇,這項承諾新近也出現了鬆動跡象,農委會非但不敢再保證,還辯稱台灣對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縮減,ECFA早收清單已有成效,相關話語顯然已經在為「食言的合理化」鋪路,但是何謂:因應經貿自由化,農業的開創性戰略思維?農委會的台灣長期農業發展方略與實際行動又在哪裡?
執政不能隔空抓藥、畫餅充飢,台灣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政府涉外談判的能力格外關鍵,對於國際商品相對要求叩關,一個稱職的團隊必須對內對外同步作為,對內加速衝擊產業的轉型升級、就業人口的轉業安置,對外勇於掌握各種籌碼,展延開放時程,以為國內產業爭取更多的調適空間。至於農業,牽涉糧食安全,是為敏感產業,絕不能以狹隘的GDP觀點來粗糙決策,這些基本原則要能落實,先決條件就是誠信,一定要與利害關係人包括產業與消費者進行溝通,以取得共識,否則如何一致對外,或者必要時扮演白臉黑臉?這些,似乎正是馬政府最欠缺的。於是國人看到的馬政府,面對美中,沿牆靠邊走,逢人就低頭,面對國人,搥胸坎賣膏藥,學王祿仔仙招搖撞騙,這哪裡像是一國的總統呢?

0 意見: